
資訊詳情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豬和各種野豬(非洲野豬、歐洲野豬等)引起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該病也是我國重點防范的一類動物疫情。其特征是發病過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達100%,臨床表現為發熱(達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部分咳嗽,眼、鼻有漿液性或粘液性膿性分泌物,皮膚發紺,淋巴結、腎、胃腸粘膜明顯出血,非洲豬瘟臨床癥狀與豬瘟癥狀相似,只能依靠實驗室監測確診。
病原
非洲豬瘟病毒是非洲豬瘟科非洲豬瘟病毒屬的重要成員。病毒粒子的直徑為175-215納米,呈20面體對稱,有囊膜?;蚪M為雙股線狀DNA,大小170-190kb。在豬體內,非洲豬瘟病毒可在幾種類型的細胞漿中,尤其是網狀內皮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中復制。該病毒可在鈍緣蜱中增殖,并使其成為主要的傳播媒介。
本病毒能從被感染豬之血液、組織液、內臟,及其他排泄物中證實出來,低溫暗室內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溫中可活數周,加熱被病毒感染的血液55℃30分鐘或60℃10分鐘,病毒將被破壞,許多脂溶劑和消毒劑可以將其破壞。
非洲豬瘟病毒Pirbright Institute
發病機理
ASFV可經過口和上呼吸道系統進入豬體,在鼻咽部或是扁桃體發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頜淋巴結,通過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強毒感染時細胞變化很快,在呈現明顯的刺激反應前,細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時,刺激反應很容易觀察到,細胞核變大,普遍發生有絲分裂。發病率通常在40%-85%之間,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異。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達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動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間,在幼年動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間;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間。
防控工作
由于在世界范圍內沒有研發出可以有效預防非洲豬瘟的疫苗,但高溫、消毒劑可以有效殺滅病毒,所以做好養殖場生物安全防護是防控非洲豬瘟的關鍵。
ASFV的抵抗力和消毒劑的選擇
ASFV在PH 4~10的溶液中比較穩定,但是在PH<4或者PH>11.5、不含血清的培養基中會立刻失活(EFSA,2010)。該病毒能在5℃(41℉)的血清中存活6年,在PH13.4、含25%的血清培養基中存活數日。60℃(144℉)加熱30min(Plowright和Parker,1967),或者56℃(133℉)加熱70min(Mebus,1988)ASFV能被滅活。許多溶劑能夠通過溶解囊膜使該病毒失活,但是ASFV能夠抵抗蛋白酶和核酸酶降解(Plowright和Parker,1967)。-------《豬病學》(第十版)P409
RNL專利物質:是通過對SDS的有效結構基團進行改造后的、具有強大的表面活性的產品。
ASFV是囊膜病毒,對去污劑等脂溶劑比較敏感。福爾馬林、β丙內酯、氧化劑、稀酸、乙醚、脫氧膽酸鈉、羥胺、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和銨離子能迅速破壞其傳染性。
速可凈稀釋后的PH值
稀釋倍數 |
自來水 |
蒸餾水 |
未添加速可凈 |
7.78 |
7.21 |
1:1000 |
3.13 |
2.92 |
1:2000 |
3.55 |
3.21 |
速可凈對ASFV作用機理
穩定溶解和持續緩釋
速可凈的用法和用量
正常消毒:按以上標準進行,
有針對性的病原,進行如下比例稀釋消毒:
口蹄疫:1:1600
非洲豬瘟:1:2000
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1:2000
最佳用法:帶畜氣霧消毒,并要求封閉畜舍,這樣最為經濟高效。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COPYRIGHT?2010 北京中農牧公司 版權所有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