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詳情
飼用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及其危害
- 分類:技術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4-01-27 00:00
- 訪問量:
【概要描述】自從1946年Moore等發現鏈生素在肉雞飼料中具有促生長作用以后,抗生素就開始作為飼料添加劑,廣泛應用于飼料中,針對抗生素促生長機制的研究也隨之深入。目前盡管抗生素的促生長效果得到一致證實,然而它們提高動物生長的機制還比較模糊。主要內容:一、飼用抗生素的作用機制自從1946年Moore等發現鏈生素在肉雞飼料中具有促生長作用以后,抗生素就開始作為飼料添加劑,廣泛應用于飼料中,針對抗生素促生長機制的研究也隨之深入。目前盡管抗生素的促生長效果得到一致證實,然而它們提高動物生長的機制還比較模糊。1、營養生理學機制抗生素可通過抑制環境中的抗生長因子產生的亞臨床癥狀而促進動物生長,部分抗生素可以使蛋白質代謝相應得到改善,佟建明(2001)發現在肉雞日糧中添加金霉素,可降低血液中氨、尿酸含量,增加氮沉積??股剡€具有降低腸壁厚度、改善腸粘膜結構、降低腸道維持需要的作用,從而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2、微生物學機制飼用抗生素能夠減輕腸道微生物與宿主營養競爭,有人推測,抗生素抑制了小腸內的微生物生長和活性,減少了微生物對能量和養分的吸收利用,從而增加了宿主的可利用養分。飼用抗生素還可以降低動物組織及血液
飼用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及其危害
【概要描述】自從1946年Moore等發現鏈生素在肉雞飼料中具有促生長作用以后,抗生素就開始作為飼料添加劑,廣泛應用于飼料中,針對抗生素促生長機制的研究也隨之深入。目前盡管抗生素的促生長效果得到一致證實,然而它們提高動物生長的機制還比較模糊。主要內容:一、飼用抗生素的作用機制自從1946年Moore等發現鏈生素在肉雞飼料中具有促生長作用以后,抗生素就開始作為飼料添加劑,廣泛應用于飼料中,針對抗生素促生長機制的研究也隨之深入。目前盡管抗生素的促生長效果得到一致證實,然而它們提高動物生長的機制還比較模糊。1、營養生理學機制抗生素可通過抑制環境中的抗生長因子產生的亞臨床癥狀而促進動物生長,部分抗生素可以使蛋白質代謝相應得到改善,佟建明(2001)發現在肉雞日糧中添加金霉素,可降低血液中氨、尿酸含量,增加氮沉積??股剡€具有降低腸壁厚度、改善腸粘膜結構、降低腸道維持需要的作用,從而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2、微生物學機制飼用抗生素能夠減輕腸道微生物與宿主營養競爭,有人推測,抗生素抑制了小腸內的微生物生長和活性,減少了微生物對能量和養分的吸收利用,從而增加了宿主的可利用養分。飼用抗生素還可以降低動物組織及血液
- 分類:技術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4-01-27 00:00
- 訪問量:
自從1946年Moore等發現鏈生素在肉雞飼料中具有促生長作用以后,抗生素就開始作為飼料添加劑,廣泛應用于飼料中,針對抗生素促生長機制的研究也隨之深入。目前盡管抗生素的促生長效果得到一致證實,然而它們提高動物生長的機制還比較模糊。
主要內容:
一、飼用抗生素的作用機制 自從1946年Moore等發現鏈生素在肉雞飼料中具有促生長作用以后,抗生素就開始作為飼料添加劑,廣泛應用于飼料中,針對抗生素促生長機制的研究也隨之深入。目前盡管抗生素的促生長效果得到一致證實,然而它們提高動物生長的機制還比較模糊。
1、營養生理學機制 抗生素可通過抑制環境中的抗生長因子產生的亞臨床癥狀而促進動物生長,部分抗生素可以使蛋白質代謝相應得到改善,佟建明(2001)發現在肉雞日糧中添加金霉素,可降低血液中氨、尿酸含量,增加氮沉積??股剡€具有降低腸壁厚度、改善腸粘膜結構、降低腸道維持需要的作用,從而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
2、微生物學機制 飼用抗生素能夠減輕腸道微生物與宿主營養競爭,有人推測,抗生素抑制了小腸內的微生物生長和活性,減少了微生物對能量和養分的吸收利用,從而增加了宿主的可利用養分。飼用抗生素還可以降低動物組織及血液和環境中氨的濃度。因此,細菌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的減少可能是抗生素促生長作用的一種機制??股氐牧硪粋€重要機制是抑制了腸道內微生物膽酸的生物轉化,而膽酸濃度降低,平均日增重和飼料效率相應提高。
3、免疫學機制 事實證明抗生素不僅抑制機體免疫系統的發育,而且還抑制機體的免疫反應。Gordon(1995)試驗發現,飼喂抗生素的常規雞,其小腸黏膜內淋巴細胞濾泡和游離漿細胞數目顯著降低,接近無菌雞。Naqi(1984)和Cook(1984)研究發現,抗生素處理可降低雞消化道淋巴組織(包括法氏囊、盲腸扁桃體、腸道固有膜)中產免疫球蛋白的細胞的生成和分布密度,顯著降低血清IgM濃度。Rijkers等(1980,1981)發現飼喂土霉素可引起鯉魚體液免疫抑制,降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并使脾臟、前胃和后胃內噬斑形成細胞的形成率降低80%。Voiculesu等(1983a,1983b)的研究表明,紅霉素、粘桿菌素可顯著抑制機體的體液和細胞免疫。 佟建明(2001)、張日俊(2000)在對金霉素影響肉仔雞免疫機能的研究中發現,日糧中添加金霉素不但對肉仔雞的胸腺、脾臟和法氏囊的發育指數具有顯著的降低作用,還降低肉仔雞的T、B淋巴細胞轉化率和有絲分裂活性,使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從而得出了金霉素對免疫系統具有屏障作用,并借此促進肉雞生長的結論。Klasing等(1987,1988)就機體免疫系統與動物生長之間的關系作了詳細的綜述,認為抗生素整體上是通過直接(直接影響免疫系統的反應能力)或間接(通過降低微生物侵襲強度)影響免疫系統,防止免疫系統激活,從而促進動物生長。 迄今為止,雖然人們對飼用抗生素的促生長機制提出了多種假設和推論,并取得了許多科學依據,但一些試驗結果存在很大的分歧,抗生素促生長的確切機制仍然沒有被完全闡明。
二、濫用抗生素形勢嚴峻 半個多世紀來,抗生素給養殖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股匾恢弊鳛轱暳洗偕L添加劑被廣泛應用,然而由于抗生素在畜禽飼料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超標使用,引起各種病原微生物產生抗藥性,以及動物的二重感染,嚴重影響畜禽健康狀況;還被懷疑會引起畜禽產品中藥物殘留,不僅影響畜禽產品的質量及其安全性,還會導致人類體內病原微生物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進而直接威脅人類健康。近二三十年來,抗藥菌株的比率不斷增加,人類醫治細菌傳染性疾病的難度越來越大,所需抗生素的有效使用劑量節節攀升,人們開始相信是動物產品藥物殘留引起,因而對飼用抗生素的反對意見日趨強烈。 中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也是抗生素生產大國。人均年消費量138克左右(美國僅13克)。我國抗生素一半用于臨床,一半用于畜牧養殖業。專家推算,中國每年生產的大約21萬噸抗生素原料中有9.7萬噸用于畜牧養殖業,占年總產量的46.1%。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如此大規模地使用抗生素,歐美等發達國家對抗生素的監管非常嚴格和到位,購買抗生素需要專業醫生開具的處方。這些情況表明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濫用抗生素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行業在追求最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之下惘顧社會責任和食品安全,在飼料中隨意添加或超量添加抗生素,可以說從動物出生到屠宰上市整個生產周期中無時無刻不存在抗生素的濫用??股氐臑E用造成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1、細菌抗藥性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嚴重 畜牧業中,大腸桿菌、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過去并不嚴重或較少發生的細菌病,現已上升為家禽的主要傳染病之一,這與長期濫用抗生素有直接關系。從1990年至2011年先后有數十位學者對中國的豬源大腸桿菌和禽源大腸桿菌進行耐藥性測定,結果顯示:大腸桿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近幾年來95%的抗生素已經失去敏感性,菌株平均攜帶的耐藥基因多達17種??股貞迷絿乐氐牡貐^,細菌的耐藥性就越強,在這些抗生素污染嚴重的地區尋找敏感藥物變得越來越困難。一旦爆發耐藥性細菌病,就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而一代耐藥菌的產生只要很短的時間。顯然,抗生素的研制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繁殖速度,用抗菌素治病救人的美景將會消失。 雖然耐藥性因子的傳遞頻率只有10-6,但由于細菌數量大、繁殖快,在這一頻率下,仍造成抗藥菌株的擴散、蔓延,而且可以使一種細胞產生多種耐藥性??股貫E用導致耐藥菌株增加,而抗生素飼料添加劑長期、大量不合理使用是其中一條主要原因。由此可見,抗生素對畜禽腸道微生物的污染和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同樣可怕,需要相當長的修復時間。更可怕的是自然界的破壞極易引起人們的關注,而濫用抗生素對畜禽腸道微生態系統的破壞卻長期被人們所忽視。 2010年8月初以來,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比利時、英國和日本等國家先后報道出現了超級細菌(NDM-1)感染者,全球至少有170人被感染,并造成多起病人死亡事故。2010年10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報三起感染超級耐藥致病細菌病例,其中死亡1例。2011年在中國杭州,研究超級細菌的專家在重癥監護室的病人身上也發現了金黃葡萄球菌的"超級細菌"MRSA細菌。大量耐藥菌的出現對醫療及社會造成的危害巨大,可能會造成抗感染治療的失敗,住院時間的延長,甚至患者的死亡。上世紀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數約為700萬,而這一數字到了本世紀初上升到2000萬。死于敗血癥的人數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級病菌帶來的用藥困難。
2、長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機體的免疫力下降 飼用抗生素的作用機理之一就是通過抑制動物的免疫反應達到促生長的目的。Naqi(1984)和Cook(1984)研究發現,飼用抗生素可降低雞消化道淋巴組織(包括法氏囊、盲腸扁桃體、腸道固有膜)中產免疫球蛋白的細胞的生成和分布密度,顯著降低血清IgM濃度。Rijkers等(1980,1981)發現飼喂土霉素可引起鯉魚體液免疫抑制,降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并使脾臟、前胃和后胃內噬斑形成細胞的形成率降低80%。Voiculesu等(1983a,1983b)的研究表明,紅霉素、粘桿菌素可顯著抑制機體的體液和細胞免疫。 大量抗生素在其被攝入機體后,會隨血液循環分布到淋巴結、腎、肝等各組織器官,動物機體的免疫能力就會被削弱??股剡€會導致抗原質量下降,直接影響免疫過程,從而對疫苗的接種產生不良影響?;前奉愃幬镌趧游镉左w期使用會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粒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情況發生。氯霉素作用于胸腺,可使其皮質、髓質界限失常;作用于脾臟,可使其濾泡消失、白髓結構松散;作用于盲腸扁桃體,可使其淋巴組織減少,還可損傷肝組織和腎組織,破壞骨髓造血功能,全面破壞免疫應答,使動物抵抗力、免疫力嚴重下降。
3、長期用抗生素可引起畜禽內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 抗生素雖有自己的抗菌譜,但它作用于病原菌的同時也會影響體內有益菌群生長,特別是長期大量使用,使機體內菌群失調,微生態平衡破壞,潛伏在體內的有害菌趁機大量繁殖,從而引起內源感染。二重感染也是由于施用大量抗生素殺滅某種細菌時,破壞微生態平衡,另外一種或多種內源或外源病菌隨即再次感染機體造成的(薛恒平,1998)。
4、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在畜產品和環境中造成殘留 藥物殘留是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爭議之一。隨意添加或超量添加飼用抗生素,會使肉、蛋和奶等農畜產品中蓄積抗生素,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內,使人們天天間接接觸抗生素,導致人體患病時用抗生素治療的效果消失。此外藥物都有副作用,沒有一種抗菌藥物絕對安全,僅程度不同而已。如磺胺類藥物易使人產生過敏和變態反應;氯霉素引起再生性、障礙性和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和肝損傷;四環素類有光敏性和胃腸道反應;喹乙醇是基因誘變劑;呋喃唑酮誘發動物癌變等(曾書琴,2004)。雖然某些藥物已禁用,但有些仍在使用。 抗生素被吸收到體內后,分布于全身??股卦隗w內器官中以肝臟分布較多,而在肌肉和脂肪中分布較少??股氐拇x途徑多種多樣,但大多以肝臟代謝為主。一些性質穩定的抗生素被排泄到環境中仍能穩定地存在一段時間,從而造成環境中的藥物殘留,這些殘存的藥物,通過畜產品和環境慢慢蓄積于人體和其它植物體中,最終以各種途徑匯集于人體,導致人體產生大量耐藥菌株,失去對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或因大量蓄積而對機體產生毒害作用。 另外,抗生素還有致基因突變、引發畸形和誘發癌癥等毒副作用。據《北京日報》報道,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占總體聾啞兒童的30%-40%,而一些發達國家只有0.9%。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藥菌感染的病死率為11.7%,普通感染的病死率只有5.4%。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COPYRIGHT?2010 北京中農牧公司 版權所有
CONTACT